取消
在建筑工程中,防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。传统的防水方式,如使用防水卷材或涂料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防水需求,但往往存在使用寿命短、易老化、施工复杂等问题。而结构自防水系统的出现,为建筑防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,探讨其原理、特点、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施工方法等,为解决卷材漏水问题提供新的思路。
一、结构自防水原理及特点
结构自防水,顾名思义,就是指建筑结构本身具备防水功能,无需额外添加防水层。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,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抗裂防渗剂,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应力,防止混凝土开裂渗漏。同时,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,进一步增强其防水性能。
与传统防水方式相比,结构自防水具有显著的优势。首先,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,使用寿命与建筑本身相同,无需频繁维修或更换。其次,结构自防水适应性强,不受施工条件的限制,施工工艺简单,质量易于保证。此外,它还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,节约工程成本,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二、适用范围
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广泛应用于桥梁、隧道、海洋工程、地铁、高铁、污水厂、水电站、核电站等需要抗开裂、耐腐蚀、长寿命的混凝土结构中。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维修改造项目,都能采用这一技术来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。
三、五大要素
要实现结构自防水,必须满足以下五大要素:
混凝土抗渗性能达到要求:确保混凝土本身具备良好的抗渗性能,是结构自防水的基础。
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开裂功能或微裂缝自愈功能:通过加入抗裂防渗剂,提高混凝土的抗开裂能力,即使出现微裂缝也能自愈。
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: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,减少孔隙率,增强其防水性能。
对变形缝、穿墙管等节点构造进行柔性密封防水:对这些易漏水部位进行特殊处理,确保整体结构的防水效果。
对少量混凝土裂缝渗漏水采用化学灌浆等技术进行修复:对于因综合因素导致的渗漏水缺陷,采用化学灌浆等技术进行修复。
四、产品对比
将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与传统防水方式进行对比,可以发现其显著优势。以顶板、侧墙、底板等部位的施工为例:
顶板:传统方式需要多层施工,包括刚性保护层、隔离层、SBS耐根穿刺层、防水层等。而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仅需喷涂DPS(水性渗透结晶)和在内掺入无机纳米抗裂防渗剂的钢筋混凝土顶板,省去了多道施工工序,简化了施工工艺。
侧墙:传统方式同样需要多层施工,包括灰土回填、挤塑板保护层、防水层等。而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仅需灰土回填、喷涂DPS和在内渗无机纳米抗裂防渗剂的钢筋混凝土侧墙,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防水效果。
底板:传统方式需要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、细石混凝土保护层、防水材料等多层施工。而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通过喷涂DPS和内渗无机纳米抗裂防渗剂的钢筋混凝土底板,即可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,同时节省了材料和工期。
五、三大优势
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具有以下三大优势:
寿命长:结构自防水体系的主体防水材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,其防水性能可以保持与结构同寿命。相比之下,柔性防水体系受主体材料老化、卷材接缝可靠性等因素影响更多,耐久性相对较短。
工期短:柔性外包防水层施工需要较长的工期,而结构自防水体系随着结构施工完成,主防水层也随即完成,不单独占用工期。使用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可以缩短工期100%,提高施工效率。
造价低:传统防水方式需要多层施工和材料费用较高,而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仅需在内掺入抗裂防渗剂和喷涂DPS即可实现防水效果,造价相对较低,比传统防水材料节省40%的成本。
六、具体做法
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的具体做法如下:
在搅拌站直接内掺科洛无机纳米抗裂防渗剂: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无机纳米抗裂防渗剂,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防渗性能。
主体浇筑完成混凝土8小时后直接喷涂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:在混凝土终凝后8小时左右,喷涂DPS防水剂,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防水性能。
七、质量控制
为了确保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的施工质量,需要严格控制以下环节:
施工前控制: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、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大指标,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。流动性好、粘聚性强、保水性好的混凝土更容易振捣密实,减少蜂窝、孔洞、麻面等现象的发生。
强度指标控制:7天抗压强度最好小于设计强度的80%,28天强度不宜大于设计强度的100%。过于早强或高强的混凝土容易因自应力而开裂,影响防水效果。
施工中控制:按照普通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求进行施工,注意施工段的宽度计算,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。
施工后控制:气温高于5度时,洒水养护不少于14天;低于5度时,应采取保温措施。如发现个别裂缝,应根据裂缝实际大小进行密封处理。
综上所述,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为解决卷材漏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其原理科学、特点鲜明、适用范围广泛、优势显著。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遵循具体做法,可以确保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的防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