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上一页

科洛资讯中心

取消

首页 > 资讯频道 > 防水技术

如何储存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以保证其性能

科洛防水 2025-07-09 04:05

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作为一款基于无机矿物渗透结晶技术的混凝土保护材料,凭借其深渗透、自修复、耐久性强等特性,广泛应用于隧道、桥梁、地下室等工程领域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活性化学物质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,形成致密的硅凝胶晶体结构,从而封闭毛细孔隙并阻止侵蚀性介质渗透。为确保这一化学反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储存环节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环境控制、包装规范、操作禁忌三个维度,系统阐述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的储存要点。

如何储存科洛永凝液DPS防水剂以保证其性能

一、环境控制:温度与湿度的双重平衡

1. 温度区间:5℃-35℃的黄金带

科洛永凝液DPS的储存温度需严格控制在5℃-35℃范围内。低温环境下,溶液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因结晶析出导致性能衰减;高温则可能引发催化剂失活或包装材料变形。例如,在北方冬季,未采取保温措施的仓库可能导致溶液分层,需通过地暖或恒温设备维持环境温度;而南方夏季,需避免阳光直射仓库,防止局部温度超过40℃。


2. 湿度管理:低于70%的干燥标准

湿度过高会加速包装桶的腐蚀,同时可能引发溶液吸湿结块。建议采用密封式仓库,配备除湿机或通风系统,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%以下。对于沿海地区或梅雨季节,可增加湿度监测频率,并采用双层塑料袋封装桶盖缝隙。


3. 避光储存:阻断紫外线降解

紫外线会破坏溶液中的有机催化剂分子结构,导致反应活性降低。仓库应采用不透光材料搭建,或使用遮光窗帘覆盖窗户。若需短期户外存放,需用黑色防雨布完全包裹包装桶。


二、包装规范:从运输到存储的全链条防护

1. 专用容器:HDPE塑料桶的不可替代性

科洛永凝液DPS必须使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塑料桶包装,严禁使用铝制或玻璃容器。铝制容器会与溶液中的碱性成分发生电化学反应,导致桶体穿孔;玻璃容器则存在破裂风险。20kg标准桶需配备密封垫圈,并在运输过程中采用托盘固定,防止倾倒。


2. 堆放限制:层高与间距的双重约束

为避免底层包装桶受压变形,堆放层数不得超过3层,且每层需使用木质托盘分隔。桶与桶之间应保留10cm间距,便于空气流通和定期检查。对于长期储存的货物,建议采用货架系统,实现先进先出管理。


3. 标识管理:五项核心信息的可视化

每个包装桶需清晰标注生产日期、批次号、有效期、储存条件及安全警示。例如,某批次产品标注"有效期至2026年6月",需在仓库管理系统中设置预警,提前3个月启动复检程序。对于临近保质期的产品,应优先用于非关键工程或进行性能测试。


三、操作禁忌:规避三大风险场景

1. 禁忌一:与酸性物质共存

科洛永凝液DPS呈碱性(pH值11-13),若与盐酸、硫酸等酸性物质混存,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类沉淀,彻底丧失防水功能。仓库需划分独立区域存放不同性质化学品,并设置防泄漏托盘。


2. 禁忌二:冻结-融化循环

溶液在0℃以下会结冰膨胀,破坏包装桶密封性。北方地区冬季需将仓库温度维持在5℃以上,或采用保温车运输。若发生意外冻结,需在10℃-25℃环境下缓慢融化,严禁高温加热或机械敲击。融化后需取样检测活性成分含量,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。


3. 禁忌三:长期暴露于腐蚀性气体

氯气、硫化氢等气体可通过包装桶微孔渗透,与溶液中的催化剂发生反应。仓库应远离化工厂、污水处理站等污染源,并安装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。对于高风险区域,需采用氮气密封技术,在桶内充入氮气隔绝空气。


四、性能维护:定期检测与应急处理

1. 月度抽检制度

每月随机抽取5%的包装桶进行性能检测,重点测试以下指标:


pH值:正常范围11-13,偏离需复检催化剂含量

粘度:使用旋转粘度计检测,变化超过15%需分析原因

渗透深度:在标准混凝土试块上喷涂,28天后剖面检测应≥3cm

2. 异常情况处理

分层现象:轻微分层可人工搅拌10分钟恢复均匀,严重分层需返厂处理

沉淀物:若沉淀物为可溶性盐类,过滤后可使用;若为反应产物,则整批报废

包装破损:立即转移至备用容器,并记录破损位置和时间

五、典型案例分析:某地铁项目的储存实践

2024年,某地铁建设项目采购200吨科洛永凝液DPS,采用以下储存方案:


仓库改造:将原有钢结构仓库升级为保温隔热型,安装工业除湿机和温控系统

分区管理:设置合格品区、待检区、不合格品区,并采用不同颜色标识

动态监测:部署无线温湿度传感器,数据实时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

应急预案:配备防化服、护目镜等防护装备,制定泄漏处置SOP

通过上述措施,该项目在18个月储存期内,产品性能衰减率低于3%,确保了隧道防水工程的长期有效性。


结语

科洛永凝液DPS的储存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从环境控制、包装规范、操作禁忌、性能维护四个维度构建防护体系。通过科学储存,可最大限度延长产品有效期,降低工程风险,为混凝土结构提供持久保护。建议施工单位建立标准化储存流程,并定期组织培训,确保每一批次产品都能发挥最佳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