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
首页 > 公司信息
在建筑防水工程中,科洛永凝液DPS凭借其渗透结晶、自修复及环保特性,成为地下工程、水利设施、桥梁隧道等领域的优选材料。然而,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、操作规范及材料特性等因素,可能引发渗透失效、涂层开裂等风险。本文从环境、操作、材料及后期维护四大维度,系统解析科洛永凝液DPS施工中的潜在风险,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。
一、环境因素引发的施工风险
1. 低温环境导致结晶反应停滞
科洛永凝液DPS的渗透结晶过程依赖混凝土内部的水化反应,当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,水分结冰会阻断材料渗透路径,导致活性成分无法与游离碱充分反应。例如,在北方冬季施工中,某地铁隧道项目因夜间气温骤降至-3℃,喷涂后混凝土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物堆积,但内部孔隙未被有效封闭,最终导致渗漏。
防控措施:施工前需监测环境温度,当气温低于5℃时,应暂停作业并采取保温措施,如搭建暖棚或使用电热毯加热基层。若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施工,需选用低温型专用配方,并延长养护时间至72小时以上。
2. 高温环境加速水分蒸发
在气温高于35℃的烈日下施工,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,会导致永凝液DPS溶液浓度骤增,形成表层结晶而内部渗透不足。某商业综合体地下室施工时,因未对高温环境采取防护,喷涂后2小时即出现涂层龟裂,经检测发现渗透深度不足1mm,远低于标准要求的2-3mm。
防控措施:高温时段施工需分两次进行:首次喷涂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,待2-3小时初步渗透后,揭膜进行二次喷涂。同时,可通过喷洒清水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,但需控制水量避免稀释材料浓度。
3. 雨雪天气破坏施工连续性
雨雪天气会导致未固化的涂层被冲刷,造成材料流失和渗透不均。某水利渠道工程在施工期间遭遇暴雨,已喷涂区域因未及时覆盖防水布,导致局部涂层厚度不足30%,抗渗等级从P12降至P8。
防控措施:施工前需关注天气预报,避开雨雪天气窗口期。若施工过程中突遇降雨,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用防水布覆盖未固化区域,雨停后需重新检测涂层厚度,对薄弱部位进行补喷。
二、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隐患
1. 基层处理不彻底引发渗透障碍
混凝土基层的浮浆、油污及裂缝会阻碍永凝液DPS的渗透。某高铁隧道项目因未清理穿墙螺栓孔内的锈蚀物,导致喷涂后孔洞周边形成渗漏通道,后期注浆维修成本增加20万元。
防控措施:施工前需进行三步处理:
表面清洁: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基层,去除浮浆、尘土及油污;
裂缝修补:对宽度>0.3mm的裂缝,采用“V型槽+速凝水泥+永凝液DPS”复合修补法;
孔洞封堵:穿墙螺栓孔需先割除外露钢筋,再用速凝水泥分两次填充,每次填充后喷涂永凝液DPS促进固化。
2. 喷涂工艺缺陷造成涂层不均
喷涂速度过快或过慢、喷枪距离不当等操作问题,会导致涂层厚度不均。某桥梁工程因喷涂距离超过50cm,局部涂层厚度不足0.2mm,无法形成连续结晶体,最终出现毛细渗水。
防控措施:
设备选择:优先选用低压喷雾器,避免高压气流造成材料飞溅;
参数控制:喷枪距离保持在30-40cm,移动速度控制在0.5m/s,确保单位面积用量达0.8kg/㎡;
交叉喷涂:采用横向与纵向交叉喷涂法,消除喷涂盲区。
3. 养护管理缺失影响结晶形成
永凝液DPS的结晶反应需在湿润环境中完成,若养护期间涂层暴露于干燥或污染环境,会导致结晶体发育不良。某水库大坝项目因养护期间未覆盖保湿膜,涂层表面出现粉化现象,抗渗性能下降40%。
防控措施:
保湿养护:喷涂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,保持涂层湿润72小时;
污染防护:养护期间禁止人员、设备通行,避免油污、灰尘污染涂层;
温度监测:养护期间每日记录环境温度,确保温度波动不超过±5℃。
三、材料特性与施工条件的适配风险
1. 材料配比误差削弱防水效果
科洛永凝液DPS需按标准比例稀释后使用,若配比错误会导致活性成分浓度不足或过高。某地下车库项目因误将稀释比例从1:5调整为1:3,喷涂后混凝土表面出现结晶堆积,但内部孔隙未被封闭,最终渗漏率达15%。
防控措施:
计量工具校准: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材料与水的重量,误差控制在±1%以内;
分批配制:单次配制量不超过20kg,确保在20分钟内用完,避免活性成分沉淀;
浓度检测:配制完成后用折射仪检测溶液浓度,确保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。
2. 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渗透深度
永凝液DPS的渗透效果与混凝土强度密切相关,当混凝土强度低于C25时,材料难以深入内部形成有效结晶。某工业厂房地面施工时,因基层混凝土强度仅C20,喷涂后渗透深度不足1mm,无法抵御重载车辆碾压导致的裂缝扩展。
防控措施:
强度检测:施工前采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,确保≥C25;
基层加固:对强度不足的基层,可先喷涂混凝土增强剂提升强度,再施工永凝液DPS;
厚度控制:对低强度混凝土,需增加喷涂遍数至3遍,确保总用量达2.4kg/㎡。
四、后期维护不当引发的长期风险
1. 机械损伤破坏涂层完整性
永凝液DPS涂层虽具有较高硬度,但仍需避免尖锐物体刮擦。某物流仓库地面施工后,因叉车频繁碾压导致涂层局部脱落,暴露的混凝土基面因未及时修复,最终形成渗漏通道。
防控措施:
成品保护:施工完成后72小时内禁止人员、设备通行,养护期结束后铺设保护层;
定期检查:每季度检测涂层厚度及完整性,对磨损部位及时补喷;
交通管理:在涂层表面设置警示标识,限制重型车辆通行。
2. 化学侵蚀导致结晶体失效
永凝液DPS的结晶体在强酸、强碱环境中可能被溶解,失去防水功能。某化工厂水池施工时,因未考虑介质腐蚀性,喷涂后3个月即出现涂层剥落,渗漏率达20%。
防控措施:
介质适配性测试:施工前取混凝土试块进行耐腐蚀试验,确认材料适用性;
防护层增设:对腐蚀性环境,需在永凝液DPS涂层外增设环氧树脂或聚脲防护层;
定期维护:每半年检测涂层pH值,对腐蚀区域进行局部修复。
结语
科洛永凝液DPS的施工风险贯穿于环境控制、操作规范、材料适配及后期维护全流程。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、精细化的操作管理、科学的材料配比及完善的维护机制,可有效规避渗透失效、涂层开裂等质量问题,实现“与结构同寿命”的防水目标。施工单位需结合项目特点,制定针对性风险防控方案,确保防水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。